第九章 七味
關燈
小
中
大
只聽得姜山繼續說道:“魯菜、川菜、粵菜,加上淮揚菜,並稱全國四大菜系,每一系都帶有強烈的地域特點。魯菜即代表了北方菜系,特點是份大料足,大葷大油,北方人代代食用這樣的菜肴,自然長得高大強壯。究其原因,仍是因為北方氣候寒冷,如不大量進食熱量高的大葷類食品,怎能長膘禦寒?
說到川菜的特點,當然是人人都知道。不過四大菜系,為何唯獨川菜與‘麻辣’兩個字結下如此深的淵源?追根溯源,這答案仍在水土和氣候上。四川古代稱為‘蜀’地,潮濕多瘴,病疫頻發。多吃辛辣的食品,可以加強內火,抵禦濕氣,保持身體的強健。川人潑辣豪爽的性格,也和這氣候造成的飲食結構有關。
廣東地處南疆,氣候特點正好與東北截然相反,粵菜的特點和魯菜自然也相反,廣東人多半長得精幹瘦小,也就不足為怪了。南方長年悶熱,人體內熱毒難排,因此粵菜尤為講究調理,味口清淡,具有排毒作用的各式湯煲大行其道。
最後說說淮揚菜。淮揚地處長江下游沿岸。最重要的地域特色便是四季分明,物產豐富。四季分明則飲食的季節性強,物產豐富則在烹飪用料上選擇範圍廣,這兩點便造成了淮揚菜崇尚本味的特色。揚州人常把‘嘗鮮’兩個字掛在口上,所謂‘嘗鮮’,就是食用當令的果蔬肉禽。既然是嘗‘鮮’,在烹飪時當然就要突出原料的本味,以區別於可常年上市的其它原料;物產豐富也是同樣的道理,拿魚來說,淮揚地區水網密布,魚類品種難以計數,於是每種魚便有每種魚的吃法,黑魚宜汆、鯽魚宜煨、鯿魚宜烤、鰣魚宜蒸、鰱魚宜燴、鱖魚宜燜……凡此種種,目的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原料自身的特色本味。在這一點上,川菜與淮揚菜的對比最為明顯。進川菜館,若服務員詢問‘您要什麽魚?’,那首先問的是魚的做法,如客人選定了吃水煮魚,然後才問是要水煮草魚,還是要水煮鯰魚?而淮揚菜館中,服務員詢問‘您要什麽魚?’,則首先問的是魚的種類,客人提出要吃刀魚,服務員便會說‘刀魚宜清蒸或紅燒,您想吃哪種?’,可見川菜重調味法而淮揚菜重本味原汁。”
姜山這一番侃侃而談,從地域區別的角度,分析了四大菜系的風格特點及成因,有理有據,通俗易懂,即便是馬雲這樣的烹飪理論大師,也禁不住捋須頷首,臉露讚賞之色。臺下的看客們對由姜山這個外來者充當淮揚名樓會的評判,本來還多少有些不服,現在聽了他的這段言論,免不了議論紛紛,欽佩、溢美之詞此起彼伏。陳春生更是客榮主耀,大聲喝彩:“說得好,有道理,有道理啊!”
徐叔在暗自驚訝之餘,心中又多了幾分憂慮:此人學識不凡,如果真的想對‘一笑天’不利,實在是個難以對付的角色。
站在臺上的三位名樓總廚此時的心情亦各不相同。淩永生昨天就已見過姜山,此時和徐叔一樣,心中暗自忌憚;孫友峰是陳春生的下屬,對姜山當然毫無敵意;唯獨彭輝和姜山毫無瓜葛,眼看到對方年紀輕輕,僅憑一番話語就大出風頭,心裏不免有些不太痛快,於是向前走上一步,甕聲甕氣地說道:“姜先生年輕有為,讓人佩服,不過這品評菜肴,卻不是紙上談兵的事情,我們這三款菜到底如何,還得請姜先生發表高見。”
彭輝話中帶刺,但姜山看起來卻毫不在意,他淡然一笑:“那我就在諸位高廚面前獻醜了。彭師傅,我就從你的這道‘三套鴨’開始吧。”
彭輝所做的“三套鴨”盛在一只細瓷大砂鍋裏。鍋中清湯純美,色澤微綠,恰似一汪春水,套好的三禽端坐水中,三頭相疊,六目緊闔,神態親昵安詳,看起來倒象正在熟睡一般。
“‘三套鴨’,三禽合食,鮮中加鮮。而這三種禽類各具營養價值,更是令人稱道。養生者有雲:‘爛煮老雄鴨,功效比參芪。’這句話是說吃老雄鴨,其進補的功效足比得上吃人參、黃芪;野鴨肉高蛋白、低脂肪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具有‘補虛乏,除寒熱,和臟腑,利水道’之功效;乳鴿肉則含17種以上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、微量元素,其性味甘、平,入肝、腎二經,可益氣解毒。說到藥用價值,彭師傅的這道菜在今天的三款菜肴中無疑是首屈一指。”說到這裏,姜山頓了一頓,話頭一轉,“不過既是鬥菜,首先講究的還是味美,這家鴨肉肥,野鴨肉瘦,乳鴿細嫩,自是不用多言。作為燉菜,這滋味全在一鍋湯中,大家既然讓我來做評判,那我就先嘗為快了。”
彭輝大手一揮:“請!”
姜山拿起用小勺舀起一匙清湯,俯身嘬入口中,細細地咂味了片刻,開口說道:“嗯。這三種禽類的美味已經完全融入了一鍋湯中,鮮香饒舌,彭師傅必定是在起始以旺火急燉,才能在火候上達到這樣的效果。”
聽了姜山的這幾句話,彭輝緊崩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:“這一點你算是說對了。這燉菜本來講究以小火燜制,但如果沒有開頭的那一把旺火,又怎能在喝一口湯的時候,便同時品嘗到家鴨的肥美、野鴨的香酥和乳鴿的鮮嫩呢?”
“一口嘗三味,確實難得……”姜山沈吟片刻,忽然嘆了一口氣,“唉,只是這道‘三套鴨’,卻因此算不得上品了。”
“什麽?”彭輝顯然沒明白姜山的意思。臺下眾人也多半大感茫然,這姜山剛剛還稱讚“鮮香饒舌”,怎麽突然間話鋒又轉了過來?
“這湯怎麽就算不得上品了?”彭輝穩住陣腳,反問道,“難道說這湯中的鮮味越少,品次反而越高嗎?”
“彭師傅,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。在上鍋燉制之前,你把這三禽層層相套,究竟是為了什麽目的?”
“這個……”彭輝驀地一楞,竟一時語塞。他從二十年前出師後就開始做這道“三套鴨”,既然叫做“三套鴨”,那把三禽相套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他一度勤思苦練,琢磨的都是如何在工藝上套得好,使菜形更加美觀。而究竟為什麽要相套,卻真的從來沒有想過。現在姜山突然拋出這個問題,其中必有深意。
姜山見彭輝答不上來,又說道:“我再問你,如果要融三種美味於一鍋,把乳鴿、野鴨、家鴨拆開燴制不就行了?又何必先窮思竭技,把三禽層層相套,到上鍋後,再用旺火把內層原料的鮮香之味逼出,那不成了多此一舉嗎?”
姜山這幾句話說得聲音不大,但在彭輝聽來,卻如同霹靂一般。多年來,這三禽相套的手法一直是他最為自負的絕技,可聽姜山一說,卻成了畫蛇添足的可笑之舉。想到這裏,他的額頭上禁不住沁出了細細的一層汗珠,口中喃喃地自語:“為什麽要三禽相套?為什麽要三禽相套?”
馬雲看到自己的弟子如此狼狽,輕輕地咳嗽一聲,插話道:“姜先生既然提出這樣的問題,自己當然是知道其中的答案了?”
姜山點頭以示回答,然後又笑著說:“我能想通這個問題,其實還是受了馬老師您的啟發。在您主編的《淮揚名饌錄》一書中曾經提過,這‘三套鴨’在最初還有一個名字,叫做‘七咂湯’。”
“不錯,這是我考證清代的淮揚古菜譜時得到的收獲。”
“您在書中說:‘三套鴨’三味合一,鮮香疊覆,餘味無窮。飲者往往意猶未盡,咂香多次,故又稱為‘七咂湯’。”
“嗯,正是我的原話,一字不錯,姜先生不但所讀廣博,記憶力也令人佩服。”
“馬老師過獎了。”姜山客氣了一句,話鋒一轉,“但我當時讀到這個地方,卻產生一些疑惑。按照您的解釋,這‘七’乃是虛意,用來表示次數很多。可按照古人的習俗,數字上的虛詞,少者用‘三’,多者用‘九’,這裏為什麽偏偏要用‘七’呢?”
馬雲捋了捋胡須,微微蹙眉。當初他也曾有過同樣的疑惑,但只是一帶而過,並沒有深究下去,聽姜山的口吻,難道這裏面真的有什麽玄妙不成?
只聽得姜山繼續說道:“當時我百思難解。恰好馬老師在書後列出了編撰時的參考文獻,於是我便來到國家圖書館,找到了您當初考證過的那本古譜,並且閱讀了上面的原文。那古譜上關於‘三套鴨’是這樣描述的:舉箸自外而內,美味層出,湯汁微綠,清澄而味厚,飲者咂香七次,回韻悠長,故稱‘七咂湯’。我正是從這句話中有了新的發現。”
“哦,願聞其詳。”馬雲看著姜山,心中越來越驚訝,先前只是知道這個年輕人在商界頗有建樹,現在看來,他思維縝密,過目不忘,還是個治學的奇才。
“這‘七咂湯’的‘七’字,並非虛數,所謂‘咂香七次’,指的是在這道湯中,能夠品出七種滋味。”
姜山此話一出,臺下頓時嘩然,眾人或驚嘆,或詫異,或質疑,一片議論之聲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說到川菜的特點,當然是人人都知道。不過四大菜系,為何唯獨川菜與‘麻辣’兩個字結下如此深的淵源?追根溯源,這答案仍在水土和氣候上。四川古代稱為‘蜀’地,潮濕多瘴,病疫頻發。多吃辛辣的食品,可以加強內火,抵禦濕氣,保持身體的強健。川人潑辣豪爽的性格,也和這氣候造成的飲食結構有關。
廣東地處南疆,氣候特點正好與東北截然相反,粵菜的特點和魯菜自然也相反,廣東人多半長得精幹瘦小,也就不足為怪了。南方長年悶熱,人體內熱毒難排,因此粵菜尤為講究調理,味口清淡,具有排毒作用的各式湯煲大行其道。
最後說說淮揚菜。淮揚地處長江下游沿岸。最重要的地域特色便是四季分明,物產豐富。四季分明則飲食的季節性強,物產豐富則在烹飪用料上選擇範圍廣,這兩點便造成了淮揚菜崇尚本味的特色。揚州人常把‘嘗鮮’兩個字掛在口上,所謂‘嘗鮮’,就是食用當令的果蔬肉禽。既然是嘗‘鮮’,在烹飪時當然就要突出原料的本味,以區別於可常年上市的其它原料;物產豐富也是同樣的道理,拿魚來說,淮揚地區水網密布,魚類品種難以計數,於是每種魚便有每種魚的吃法,黑魚宜汆、鯽魚宜煨、鯿魚宜烤、鰣魚宜蒸、鰱魚宜燴、鱖魚宜燜……凡此種種,目的都是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原料自身的特色本味。在這一點上,川菜與淮揚菜的對比最為明顯。進川菜館,若服務員詢問‘您要什麽魚?’,那首先問的是魚的做法,如客人選定了吃水煮魚,然後才問是要水煮草魚,還是要水煮鯰魚?而淮揚菜館中,服務員詢問‘您要什麽魚?’,則首先問的是魚的種類,客人提出要吃刀魚,服務員便會說‘刀魚宜清蒸或紅燒,您想吃哪種?’,可見川菜重調味法而淮揚菜重本味原汁。”
姜山這一番侃侃而談,從地域區別的角度,分析了四大菜系的風格特點及成因,有理有據,通俗易懂,即便是馬雲這樣的烹飪理論大師,也禁不住捋須頷首,臉露讚賞之色。臺下的看客們對由姜山這個外來者充當淮揚名樓會的評判,本來還多少有些不服,現在聽了他的這段言論,免不了議論紛紛,欽佩、溢美之詞此起彼伏。陳春生更是客榮主耀,大聲喝彩:“說得好,有道理,有道理啊!”
徐叔在暗自驚訝之餘,心中又多了幾分憂慮:此人學識不凡,如果真的想對‘一笑天’不利,實在是個難以對付的角色。
站在臺上的三位名樓總廚此時的心情亦各不相同。淩永生昨天就已見過姜山,此時和徐叔一樣,心中暗自忌憚;孫友峰是陳春生的下屬,對姜山當然毫無敵意;唯獨彭輝和姜山毫無瓜葛,眼看到對方年紀輕輕,僅憑一番話語就大出風頭,心裏不免有些不太痛快,於是向前走上一步,甕聲甕氣地說道:“姜先生年輕有為,讓人佩服,不過這品評菜肴,卻不是紙上談兵的事情,我們這三款菜到底如何,還得請姜先生發表高見。”
彭輝話中帶刺,但姜山看起來卻毫不在意,他淡然一笑:“那我就在諸位高廚面前獻醜了。彭師傅,我就從你的這道‘三套鴨’開始吧。”
彭輝所做的“三套鴨”盛在一只細瓷大砂鍋裏。鍋中清湯純美,色澤微綠,恰似一汪春水,套好的三禽端坐水中,三頭相疊,六目緊闔,神態親昵安詳,看起來倒象正在熟睡一般。
“‘三套鴨’,三禽合食,鮮中加鮮。而這三種禽類各具營養價值,更是令人稱道。養生者有雲:‘爛煮老雄鴨,功效比參芪。’這句話是說吃老雄鴨,其進補的功效足比得上吃人參、黃芪;野鴨肉高蛋白、低脂肪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具有‘補虛乏,除寒熱,和臟腑,利水道’之功效;乳鴿肉則含17種以上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、微量元素,其性味甘、平,入肝、腎二經,可益氣解毒。說到藥用價值,彭師傅的這道菜在今天的三款菜肴中無疑是首屈一指。”說到這裏,姜山頓了一頓,話頭一轉,“不過既是鬥菜,首先講究的還是味美,這家鴨肉肥,野鴨肉瘦,乳鴿細嫩,自是不用多言。作為燉菜,這滋味全在一鍋湯中,大家既然讓我來做評判,那我就先嘗為快了。”
彭輝大手一揮:“請!”
姜山拿起用小勺舀起一匙清湯,俯身嘬入口中,細細地咂味了片刻,開口說道:“嗯。這三種禽類的美味已經完全融入了一鍋湯中,鮮香饒舌,彭師傅必定是在起始以旺火急燉,才能在火候上達到這樣的效果。”
聽了姜山的這幾句話,彭輝緊崩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:“這一點你算是說對了。這燉菜本來講究以小火燜制,但如果沒有開頭的那一把旺火,又怎能在喝一口湯的時候,便同時品嘗到家鴨的肥美、野鴨的香酥和乳鴿的鮮嫩呢?”
“一口嘗三味,確實難得……”姜山沈吟片刻,忽然嘆了一口氣,“唉,只是這道‘三套鴨’,卻因此算不得上品了。”
“什麽?”彭輝顯然沒明白姜山的意思。臺下眾人也多半大感茫然,這姜山剛剛還稱讚“鮮香饒舌”,怎麽突然間話鋒又轉了過來?
“這湯怎麽就算不得上品了?”彭輝穩住陣腳,反問道,“難道說這湯中的鮮味越少,品次反而越高嗎?”
“彭師傅,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。在上鍋燉制之前,你把這三禽層層相套,究竟是為了什麽目的?”
“這個……”彭輝驀地一楞,竟一時語塞。他從二十年前出師後就開始做這道“三套鴨”,既然叫做“三套鴨”,那把三禽相套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,他一度勤思苦練,琢磨的都是如何在工藝上套得好,使菜形更加美觀。而究竟為什麽要相套,卻真的從來沒有想過。現在姜山突然拋出這個問題,其中必有深意。
姜山見彭輝答不上來,又說道:“我再問你,如果要融三種美味於一鍋,把乳鴿、野鴨、家鴨拆開燴制不就行了?又何必先窮思竭技,把三禽層層相套,到上鍋後,再用旺火把內層原料的鮮香之味逼出,那不成了多此一舉嗎?”
姜山這幾句話說得聲音不大,但在彭輝聽來,卻如同霹靂一般。多年來,這三禽相套的手法一直是他最為自負的絕技,可聽姜山一說,卻成了畫蛇添足的可笑之舉。想到這裏,他的額頭上禁不住沁出了細細的一層汗珠,口中喃喃地自語:“為什麽要三禽相套?為什麽要三禽相套?”
馬雲看到自己的弟子如此狼狽,輕輕地咳嗽一聲,插話道:“姜先生既然提出這樣的問題,自己當然是知道其中的答案了?”
姜山點頭以示回答,然後又笑著說:“我能想通這個問題,其實還是受了馬老師您的啟發。在您主編的《淮揚名饌錄》一書中曾經提過,這‘三套鴨’在最初還有一個名字,叫做‘七咂湯’。”
“不錯,這是我考證清代的淮揚古菜譜時得到的收獲。”
“您在書中說:‘三套鴨’三味合一,鮮香疊覆,餘味無窮。飲者往往意猶未盡,咂香多次,故又稱為‘七咂湯’。”
“嗯,正是我的原話,一字不錯,姜先生不但所讀廣博,記憶力也令人佩服。”
“馬老師過獎了。”姜山客氣了一句,話鋒一轉,“但我當時讀到這個地方,卻產生一些疑惑。按照您的解釋,這‘七’乃是虛意,用來表示次數很多。可按照古人的習俗,數字上的虛詞,少者用‘三’,多者用‘九’,這裏為什麽偏偏要用‘七’呢?”
馬雲捋了捋胡須,微微蹙眉。當初他也曾有過同樣的疑惑,但只是一帶而過,並沒有深究下去,聽姜山的口吻,難道這裏面真的有什麽玄妙不成?
只聽得姜山繼續說道:“當時我百思難解。恰好馬老師在書後列出了編撰時的參考文獻,於是我便來到國家圖書館,找到了您當初考證過的那本古譜,並且閱讀了上面的原文。那古譜上關於‘三套鴨’是這樣描述的:舉箸自外而內,美味層出,湯汁微綠,清澄而味厚,飲者咂香七次,回韻悠長,故稱‘七咂湯’。我正是從這句話中有了新的發現。”
“哦,願聞其詳。”馬雲看著姜山,心中越來越驚訝,先前只是知道這個年輕人在商界頗有建樹,現在看來,他思維縝密,過目不忘,還是個治學的奇才。
“這‘七咂湯’的‘七’字,並非虛數,所謂‘咂香七次’,指的是在這道湯中,能夠品出七種滋味。”
姜山此話一出,臺下頓時嘩然,眾人或驚嘆,或詫異,或質疑,一片議論之聲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